廉政文化
首页 >> 廉政教育 >> 廉政文化
浙江海宁许汝霖:为官清慎勤 治家孝俭廉
发布日期:2015-12-08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纪委(监察处) 字号:[ ]

来源: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

 

许汝霖简介

许汝霖(?1720年),字时庵,号且然,浙江海宁人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进士,殿试二甲,历任翰林院编修、江南学政、工部侍郎、礼部尚书等职,康熙五十年(1711年)辞官回归故里,在家乡设馆讲学。

许汝霖为官三十年,清正廉洁,勤于政务,整士风、选人才;修水利、免赋税;除弊端、惩贪腐。才能彰显,政绩丰厚。许汝霖告老还乡时康熙皇帝御赐亲书“清慎勤”匾额予以嘉奖,并传谕:“卿居官三十年,并无小过,此去可称完人矣!”

许汝霖一生勤于写作,著述颇多,有《四书大成》、《易经说》、《钝翁文钞》、《河工集》、《德星堂文集》、《诗集》、《也园诗文集》等,其中《德星堂文集》八卷、《河工集》一卷、《诗集》五卷被收录《四库全书》。此外,还有与宋荦合编的三十二卷《国朝三家文钞》传世。

《德星堂家订》简介

《德星堂家订》是清康熙年间海宁籍礼部尚书许汝霖制订的一部家规。许汝霖在告老还乡途中,有感于当时社会人情不古、日用纷华、事多违礼,于是撰此家规,以教育子孙后代宁俭毋奢,教化民众移风易俗。

《德星堂家订》分为序篇、宴会篇、衣服篇、嫁娶篇、凶丧篇、安葬篇、祭祀篇七个部分,全篇共2617字。从宴会、着装、嫁娶、凶丧、安葬、祭祀等日常生活方面,为后代子孙及族人立下严格家规。

《德星堂家订》的精神内核主要体现为三方面:一是俭为贵。例如宴会时“燕窝、鱼翅之类,概从禁绝”,穿衣尽可“旧衣楚楚”,嫁娶应“一切从简”、“总宜简约”;二是孝为本。追先念切,心怀敬畏,破除陋习;三是重清廉。“传前人之清白,不坠家声”,要求后人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行,传承清白家风。

 

《德星堂家订》(节选)

序篇

窃闻学贵治生,谊先敦本①,维风厉行,宁俭毋奢。方今物力惟艰,人情不古,竞纷华于日用,动辄逾闲,勉追报于所生,事多违礼,习而不返,长此安穷?不揣迂疏,谬抒臆见,黜浮崇雅,敢云率俗②于淳庞③,慎始虑终,聊欲饬躬于轨物④。爰⑤陈数则,用质同心。

——许汝霖《德星堂家订·序篇》

【注释】

①谊先敦本:“谊”,本义为合宜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;“敦”,作动词时,指崇尚、注重。意思是培养优良的德行应先注重根本。

②率俗:谓对某种社会风气加以引导提倡。

③淳庞:同“淳厚”。

④轨物:规范、准则等;规范事物。

⑤爰:于是。

【译文】

我听说学问贵在能谋生计,培养好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,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,宁可节俭,不要奢侈。当今物力艰难,人情不如从前,在生活日用方面竞相繁华,动不动就好逸恶劳,追求生活上的享受,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义,坏的习惯形成了就很难改正,长期这样,什么时候能结束呢?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,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,废除浮华崇尚高雅,敢于在众贤面前说出平庸的观点,经反复慎重考虑,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。于是陈述这些,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探讨。

宴会篇

酒以合欢,岂容乱德!燕①以洽礼,宁事浮文②?乃风俗日漓③,而奢侈倍甚。簋④则大缶旧瓷,务矜富丽;菜则山珍海错⑤,更极新奇。一席之设,产费中人;竟日之需,瓶罄半载。不惟暴殄⑥,兼至伤残。

尝与诸同事公订:如宴当事,贺新婚,偶然之举,品仍十二。除此以外,俱遵五簋,继以八碟。鱼、肉、鸡、鸭,随地而产者,方列于筵。燕窝、鱼翅之类,概从禁绝。桃、李、菱、藕,随时而具者,方陈于席。如此省约,何等便安!

——摘自许汝霖《德星堂家订·宴会篇》

【注释】

①燕:同“宴”。

  ②浮文:华而不实的文词。

  ③漓:漓俗,浮薄的风俗。

  ④簋(guǐ):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,也用作礼器,圆口、双耳。

  ⑤海错:指众多的海产品;各种海味。唐·韦应物《长安道诗》:“山珍海错弃藩篱,烹犊羊羔如折葵。”

⑥暴殄:指任意浪费、糟蹋。唐·韩 《再思》诗:“暴殄由来是片时,无人向此略迟疑。”

【译文】

欢庆时才喝酒,怎能容忍用酒扰乱德行!宴席是用来相互商讨道德规范的,难道是供人夸夸其谈的地方吗?风俗日益败落,奢侈更加严重。酒具是大瓦器和古瓷器,追求豪华富丽;菜是山珍海味,更加新奇。设置一桌酒席,耗费中产之家一年的收入;一天的需要,使酒壶空了一大半。这不只是浪费了食物,甚至于伤害了自己的身体。

我曾与各位同事一起订立规矩:比如宴请重要人物,比如祝贺新婚,偶然举行,菜只上十二种。除此以外,都只吃五簋,随后上菜八碟。鱼、肉、鸡、鸭一类,属于本地产的,才摆到宴席上来。燕窝、鱼翅一类珍贵食物,一律不能上。桃、李、菱、藕一类,如有现成的便上席。这样节省俭约,是多么方便自在!

衣服篇

流风易溺①,积习难回。居官者,章身不惜夫重价;服贾者,耀富亦羡乎轻裘。朱邸高朋,冠裳济济;青油幕客,裘马翩翩。习以相沿,归而不改。每见贵豪游子,返温和之地,虽暖如寒。致令富厚少年,睹灿丽之陈,趋新忘故。金貂玉鼠,南服偏多;白狸青猞,炎乡不少。偶焉寓目,辄为惊心。

吾辈既已读书,自当毅然变俗。旧衣楚楚②,素履③可钦。襥被④萧萧,高风足式。传前人之清白,不坠家声;贻后嗣以廉隅⑤,永遵世德。抚躬自较,所得孰多?

——摘自许汝霖《德星堂家订·衣服篇》

【注释】

①溺:指沉迷不悟,过分,无节制。

  ②楚楚:指鲜明、整洁的样子。

  ③素履:素,指白色无文彩;履,鞋也。常常引申为用朴实无华、清白自守的处事态度面对心中所向往的事物。

  ④被:(fú),指包袱。意思是用包袱把衣服、被子等包起来。

  ⑤廉隅:指棱角;喻为端正的行为、品行。

【译文】

流行的风气容易变得过分,长期积累的习俗难以改变。当官的人,穿衣服不惜花大价钱;商人穿衣服,炫耀富有同时又羡慕轻便的毛皮衣服。富贵人家的高贵朋友,衣服和帽子都很好看;油头粉面的幕客,穿着毛皮衣服骑在马上华美绚丽。习俗相承,总也没改。常常看到富贵豪门远游而归的子弟,回到了温暖的家乡,虽然天气暖和,但他仍然穿着冬天的衣服。致使一些有钱的少年,见到自身漂亮衣服已经旧了,便喜新厌旧,追赶时髦。金貂玉鼠的衣服,在南方也偏多;白狸青猞的服装,在炎热的地方也不少。偶尔展现在眼前,总是让人触目惊心。

我们这些人已经成为读书人,自然应当改变风俗。虽穿旧衣鞋,但美观大方的精神面貌值得人们钦佩。用包袱裹着的衣被发白了,但高风亮节足以为人楷模。秉承前人的清白,不损害家族的声望;留给后代人以端方不苟的行为和品性,永远遵守世代流传的公德。亲自对比一下,看看得到的东西哪一个更多呢?

嫁娶篇

伦莫重于婚姻,礼尤严于嫁娶。古人择配,惟卜①家声;今则不问门楣,耑②求贵显。女家未嫁之先,徒争贿币;男家既娶之后,又责妆奁。彼此相尤,真可浩叹!

亦思古垂六礼③,文公④家训,合而为三,可知事贵适宜,何烦缛节?但求允问名⑤,原无浮费。如职居四民,产仅百亩,聘金不过十二,紬缎亦止数端,上之六十、八十,量增亦可。下则十金、八金,递减无妨。度力随分,彼此俱安。而亲迎之顷,舟车鼓乐,仪从执事,一切从简,总勿狥时⑥。

若夫女家嫁赠,贫富虽殊,而荆布可风,总宜俭约。纵有厚资,不妨助以田产,资以生息,使为久远之谋。切勿多随臧获,厚饰金珠,徒炫耀于目前,致萧条于日后。至于宗亲世冑,丰俭自有尊裁,赠遗岂敢定限?但求有典有则,可法可传。则所裨于风俗固厚,所贻于儿女亦多矣。不揣葑菲⑦,敢献刍荛⑧。

——摘自许汝霖《德星堂家订·嫁娶篇》

【注释】

①卜:指选择。

  ②:同“专”。

③六礼:指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道手续。其名目见于《礼记·昏仪》,具体内容见于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。包括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(纳币)、请期、亲迎,称之六礼。

④文公:指朱熹。朱熹(11301200),字元晦,号晦庵,谥文,世称朱文公。

⑤问名:即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与出生年月日。

时:“”(xùn),同“徇”。意思是迎合旧俗时风。

⑦葑菲:葑(fēng)、菲都是菜名,葑即芜菁,菲即萝卜;二者的叶、根茎均可食用。后用其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。

⑧刍荛(ráo):指割草打柴的人。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

【译文】

婚姻在伦理中是最重要,礼仪在嫁娶方面更为严格。古人选择配偶,只看家庭的名声;现在则不问这些,专门追求富贵显荣。女方家庭在未嫁女之前,只索要钱财;男方家庭娶了媳妇之后,又责怪嫁妆太少。双方相互指责怨恨,真令人大声叹息啊!

我又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婚俗六礼,朱文公(朱熹)家训中把它们合为三礼,可以知道事情贵在适宜,为何要讲究繁文缛节呢?男方只求使者送信给女方,问其姓名,原本没有不必要的开支。如果男方地位职位是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内,田产仅有百亩,聘金可以不超过十二两银子,绸缎也只要几匹,最多达到六十、八十两,数量增加一点也是可以的。最少则十两、八两,减少一点也没有妨碍。这样量力而行,彼此都会相安无事。迎亲的时候,舟车鼓乐,随从和仪仗,一切从简,总的来说不要讲排场。

如果女方的家庭赠送嫁妆,贫富虽然不同,就是粗布便服亦值得赞扬,总应该勤俭节约。即使有丰厚的财产,也不妨以田产相助,资助生活,使这些成为新婚夫妇长久的生活来源。千万不要随从很多的奴婢,身上饰戴丰厚的金钗珠宝,只炫耀于眼前,导致日后萧条。至于宗亲贵族子孙,嫁赠或丰或俭,自然由当事人决定,赠送多少怎么敢确定限额呢?只求有典章、法则,可以效法、流传。那么有益于风俗的东西多了,所留给儿女的也就多了。才疏学浅,冒昧地献出自己的意见。

 

 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本页】